首页·教育成果·德育之窗


【樵中-凤地华章】家长正确对待孩子考试成绩,您做到了吗?
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 2020年 10月 22日
  • 转发至

 

作为家长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秀的成绩。上周,学校进行了第一次段测,面对即将出炉的分数,家长们应该持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呢?成绩出来后,家长该怎么给孩子积极的影响,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?

一、分数是检验短期内是否努力的标准

正常情况下,孩子好好学习大概率会进步,不好好学习大概率会退步。因此,对于成绩,我们的确需要重视。让孩子努力学习,争取一个好成绩也无可厚非。

但在孩子学习成绩出现问题时,把成绩当做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参考,找到实质问题,并加以引导,让孩子获取更多知识、掌握更多技能,才是更重要的目的。

二、谈分数,不如和孩子谈过程

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什么表现,你了解吗?和孩子谈分数,不如和孩子聊聊学习生活的过程,与孩子交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?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否强烈?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怎么样?这些方面,都需要我们的引导。

过度关注分数,对孩子期望和要求过高,都是对孩子非理性的爱。在身体健康、心理阳光的前提下,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,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。

三、不纠结丢失的分数

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反应,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。很多家长很容易纠结在孩子丢失的那“几分”上,拷问孩子为什么没有拿满分。其实,分数只是能力的一个侧面反映。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养成好习惯,孩子现在的学习是否轻松快乐等,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好的学习习惯。

面对孩子的成绩,我们可以这样应对:

1. 高分不“捧”,总结经验。

如果孩子考了高分,我们固然高兴,但不应该作重奖等过分的表示,将孩子“捧”得高高在上,因为这样做,无形中会滋长孩子骄傲的情绪。

我们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、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请求;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,总结经验,扬长避短,乘胜前进,为下一次的考试“更上一层楼”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
2.低分不“骂”,找出差距。

打骂孩子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,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更需要家长和风细雨般的安慰与鼓励!

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下没考好的原因,是思想上不重视、还是学习方法不恰当、还是考试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。在和孩子一同探讨的过程中,一方面,家长要坚持深入地分析,要态度和蔼,谨记不要发怒,不要责备孩子,使孩子能说出真正的原因。另一方面,家长要引导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。

3.理智评价,定下目标。

不管成绩如何,家长都应该客观评价,和孩子一起从整体成绩中找到自身的个体差异。

然后根据孩子当前的学习状态,一起分析试卷,然后结合孩子当前的实际能力,下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,这个目标可以比孩子当前的实际能力高出一些,但是一定要合理。因为只有合理的目标才能给孩子带来挑战的同时给孩子提供动力。

4.赏识鼓励,引导自主学习

孩子学会自主学习,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,又能减轻父母的负担,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。

所以父母要创造机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,让孩子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。

可以在孩子自主学习之后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,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。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业,自己完成了预习、复习后,都可以给予积极肯定,孩子会在家长的赞赏中更加主动地学习。

家长要善于从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,加以放大,给予鼓励。这种期待和鼓励会帮助孩子克服困难,给孩子以信心,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,让孩子更坚强,更勇敢,更有上进心。让孩子充满自信地学习,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!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,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。成绩与成长相比,成长永远是第一位。

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关注,不仅是那一纸分数,更有背后的辛苦和努力,它比任何事情都重要。

无论孩子的分数如何, 请给他一个信任的温暖的坚实的拥抱吧!

文字:心理科组

图片:心理科组